新华社厦门10月4日电(记者康淼 尚昊)站在一幅名为《天水间》的漆画前,年近六旬的厦门收藏家叶水省仔细地端详着——朱黑的色漆与白色的蛋壳相互交织,远看像油画的色彩明暗渲染,近看却又见丰富的肌理与细密的工艺。
叶水省的身后,是他在过去十年里精心打造的漆画王国。
(图为叶水省和他收藏的中国漆画。新华社记者尚昊摄)
十年前,他还是厦门房地产行业的一位商人,协助参与中国(厦门)漆画双年展的筹备工作,却不曾想过漆画这个从中国漆艺传统走出来的民族画种居然改变了自己此后的人生轨迹。
艺术家们在或平坦或凹凸的刻板上创作,白赛雪,红似血,黑如铁,呈现出神奇变幻、含蓄蕴藉的肌理,魅力无穷。
“这种艺术让我着迷并一发不可收拾。”叶水省说。
胸中难掩的翰墨情怀得以激发,他放弃房地产行业,把业务转向漆画,家人不解,朋友震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八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漆艺;两千多年前,作为装饰纹样依附于漆器的漆画也已出现。”叶水省说。
不过,这一艺术在许多当代中国人的眼中还仍然相当陌生。随着历史的演进,瓷器逐渐取代了漆器,中国漆艺和漆画也渐趋式微,唯有博物馆中精致的漆器装饰纹样和屏风画,偶尔才能使人回想起这一古老艺术的万千气象。
(图为中国古代漆艺作品。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谈及中国漆艺和漆画的历史,叶水省感慨万千。他说:“漆画直到1984年才被中国美协列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我们需要把漆画拣起来,让世人知道,中国不仅仅有书法和水墨画。”
参与全国漆画展等专业展览,向公众推广宣传漆文化艺术,为艺术家和收藏家的沟通提供平台,走访各大美院……十年来,在漆画这一细分的艺术门类里,叶水省一路向前。每一次与画家的深入交谈,每一次目睹画家的艰辛创作,每一幅收藏的漆画作品,背后都有叶水省潜心而丰富的经历。
于青年漆画家苏国伟而言,心中常存着一份对于叶水省的感激。
“百里千刀一斤漆”——漆画原料的珍贵由此可见一斑。此外,漆画往往还需要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原料,并需经过裱布、刮灰、打磨、抛光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创作周期至少需要半年,再加之漆画市场估价偏低,认知度不强,致使很多有心从事漆画的青年艺术家望而却步。
在叶水省的帮助下,苏国伟在2013年走进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成为在这里举办个人展览的最年轻画家之一。
“为了这个展览,叶老师前后奔波了两年。”苏国伟说,“他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桥梁,让像我这样初出茅庐的青年能够有更多的信心坚持下来。”
苏国伟笔下的人物,陈立德笔下的闽南古厝,汤志义笔下的河流和莲花,郑立为笔下的大海……谈及中国的漆画家,叶水省如数家珍。在专注于漆画推介的同时,叶水省又将目光投向了这一艺术的研究。
(图为漆画作品。新华社记者尚昊摄)
搜集文献资料,拜访美术史学家,前往博物馆实地学习……一点点分散的图片和文字被整合在一起,漆画艺术的渊源和历史愈发清晰可见,为业界所参考和借鉴。
叶水省很欣慰地看到,如今中国的漆画界已经呈现出了与此前大为不同的面貌。
“随着全国各地美术院系漆画班的创办以及全国美展漆画独立展区的设置,相信中国漆画艺术的发展会越来越辉煌。”叶水省说。
谈到未来,叶水省还有着更多的计划,他希望能够创办一座漆画美术馆和一家漆画研究机构,为漆画艺术的交流和展示再尽一些力量。
“希望能在人生的这块画板上自由挥洒。”叶水省说。
来源:新华社